汉字 | 脤 |
释义 | 脤24314![]() 音 《廣韻》:時忍切; 《集韻》《韻會》:是忍切; 《正韻》:時軫切,𡘋音腎。 《說文》:社肉。本作祳。盛以蜃,故謂之祳。天子所以親遺同姓。 《玉篇》:以脤膰之禮,親兄弟之國,皆社稷宗廟之肉也。 《博雅》:肉也。 《左傳・閔二年》:梁餘子養曰:帥師者,受命于廟,受脤于社。 【註】脤,宜社之肉,盛以脤器。 《前漢・五行志》:成肅公受脤于社不敬。 【註】服虔曰:脤,祭社之肉也。盛以蜃器,故謂之脤。師古曰:𧒏,大蛤也。 義 又,生肉曰脤。 《榖梁傳・定十四年》: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 義 又,狸脤,地名。見《春秋・成十七年》。 義 又,無脤,人名。 《莊子・德充符》:闉跂支離無脤說衞靈公,靈公說之。 【註】無脤,名也。 義 《集韻》或作𦚠。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