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24215
部首 筆畫5 總筆畫11注音ㄏㄨˊ,ㄏㄨˋ拼音hú, hù卷別:未集・下卷武英殿刻本:第 2345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979 頁,第 12 字標點整理本:第 945 頁,第 12 字

  《唐韻》:戸孤切;
《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𡘋音瑚。
《說文》:牛頷垂也。
《正字通》:喉也。頷肉下垂者曰胡。
《詩・豳風》:狼跋其胡。
【傳】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
《釋名》:胡,互也。在咽下垂,能斂互物也。
《前漢・郊祀志》:有龍垂胡䫇。
【註】胡謂頸下垂肉也。

  又,《韻會》:何也。
《書・太甲》:弗慮胡獲,弗爲胡成。

  又,《集韻》:壽也。
《詩・周頌》:胡考之寧。
【傳】胡,壽也。

  又,《正字通》:鋒之曲而旁出者曰胡。戈頸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冶氏》:戈胡三之,戟胡四之【註】三之長六寸,四之長八寸。

  又,戟名。
《方言》:凡戟而無刃,東齊秦晉之閒謂其大者曰鏝胡,其曲者謂之鉤釨鏝胡。

  又,《韻會》:麤纓無文理者,亦曰曼胡。
  又,遐遠也。
《儀禮・士冠禮》:眉壽萬年,永受胡福。
【註】胡,猶遐也、遠也。

  又,懸蠶簿橫也。
《方言》:胡以懸㯂,關西謂之䌞。
【註】䌞,懸蠶簿橫也。

  又,粉名。
《釋名》:胡粉,胡餬也,和脂以塗面也。
《抱朴子・論僊卷》:愚人乃不信黃丹及胡粉乃化鉛所作。

  又,餠名。
《釋名》:胡餠,作之大漫沍也,亦言以胡麻著上也。

  又,胡蝶,蟲名。
《列子・天瑞篇》:烏足之根爲蠐螬,其葉爲胡蝶。

  又,《史記・諡法》:彌年壽考,保民耆艾,𡘋曰胡。
  又,《正字通》:菰米曰彫胡。
《前漢・司馬相如傳》:東蘠彫胡。
【註】彫胡,菰米也。

  又,草名。
《爾雅・釋草》:繁,由胡。
《詩・周南》采采卷耳【箋】:卷耳,苓耳也。
《廣雅》云:枲耳也。郭云:亦曰胡枲。
【疏】卷耳,葉靑白色,似胡荽。

  又,鳥名。
《禮・表記》:《詩》云維鵜在梁【註】:鵜,鵜胡。

  又,《正字通》:盧胡,笑在喉閒聲。
《孔叢子・抗志篇》:盧胡大笑。

  又,水名。
《爾雅・釋水》:胡蘇。
【註】東莞縣今有胡蘇亭。

  又,丘名。
《爾雅・釋丘》:方丘,胡丘。
【疏】丘形四方者名胡丘。

  又,禮器。與瑚同。
《左傳・哀十一年》:仲尼曰: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
【註】胡簋,禮器。夏曰胡。

  又,縣名。
《書・禹貢》導菏澤【傳】:菏澤在胡陵。
【疏】《正義》曰:〈地理志〉山陽郡有胡陵縣。

  又,書名。
《前漢・藝文志》:《胡非子》三篇。
【註】墨翟弟子。
【又】《封胡》五篇。
【註】黃帝臣。

  又,國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妢胡之笴。
【註】妢胡,胡子之國,在楚旁。

  又,姓。
《左傳・襄二十五年》:庸以元女大姬配胡公。
【註】胡公,閼父之子滿也。
又,複姓。
〈八及歌〉:海內珍奇,胡母季皮。
【註】侍御史太山奉高胡母班,字季皮。

  又,《集韻》:洪孤切,音𩑶──戈戟內柄處。
  又,胡故切,音護──頸也。
《前漢・金日磾傳》:日磾捽胡。晉灼讀。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7:2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