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34904
部首 筆畫6 總筆畫14注音ㄌㄨㄛˋ拼音luò卷別:戌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3270 頁,第 20 字同文書局本:第 1367 頁,第 11 字標點整理本:第 1356 頁,第 11 字

  《唐韻》:盧各切;
《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𡘋音洛。
《說文》:鵒䳢也。从隹,各聲。
《釋名》:雅雒也。爲之難,人將爲之,雒雒然憚之也。

  又,馬名。
《詩・魯頌》:有駵有雒。
【傳】黑身白𩯓曰雒。
【釋文】雒,音洛,本作駱。

  又,水名。
《周禮・夏官・職方氏》:豫州,其川滎雒。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一年》:伊雒之戎。
《春秋・文八年》: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弘農郡上雒縣。
【按】《左傳・僖二十一年》疏云:雒水,出上雒縣冢領山東北,經弘農至河南鞏縣,雒戎因此而名也。

  又,雒陽縣,屬河南郡。
《前漢・地理志》【註】:師古曰:魚豢云:漢火行,忌水,故去洛水而加隹。如魚氏說,則光武以後改爲雒字也。
《正字通》:楊愼曰:《春秋》書雒戎,《左傳》凡洛皆作雒,非後漢始改也。
【按】魚氏說必有所本,故師古从之。
《左傳》今文洛皆作雒,安知古本《左傳》不書作洛乎,未可據今本《左傳》駁魚氏說也。

  又,雒縣,屬廣漢郡。
《前漢・地理志》【註】:音山,雒水所出,南至新都谷入湔。

  又,姓。
《後漢・南蠻傳》:徵側者,麊泠縣雒將之女。

  又,與「絡」通。
《莊子・馬蹄篇》:刻之雒之。
【註】雒同絡。

  又,與額同。
《前漢・韓嫣傳》:子增封龍雒侯。
【註】雒,或作額。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11: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