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隘 |
释义 | 隘34700![]() 音 《唐韻》《集韻》《正韻》:烏懈切; 《韻會》:幺解切,𡘋音䅬。 《左傳・僖二十二年》: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 《戰國策》:塞黽隘。 義 又,《說文》:𨹟也。 《玉篇》:急也、陝也。 《詩・大雅》:誕置之隘巷。 《禮・禮器》:君子以爲隘矣。 《戰國策》:人之急也,若自在隘窘之中。 《荀子・王霸篇》:生民則致貧隘。 音 又,《正韻》:乙革切──與阨、阸𡘋同。 《戰國策》:太子辭於齊王而歸,齊王隘之。 【又】寡人之所以閉關不通使者,爲中山之獨與燕趙爲王,而寡人不與聞焉,是以隘之。 【註】隘,亦不通也。讀作阨。 音 又,叶於既切,衣去聲。 謝莊〈宋孝武帝文〉:芝蓋迫軨,上驤眷轡;萬㝢肅其北𨌹,靈阿具其深隘。 音 又,叶伊昔切,音益。 屈原〈離騷〉:惟黨人之偸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義 《說文》籀作𨽴,《玉篇》本作阸,《集韻》或作阨,《篇海》一作𨽈。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