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隄 |
释义 | 隄34655 古文: 䧑 部首:阜 筆畫:9 總筆畫:17注音:ㄉㄧ,ㄊㄧˊ,ㄕˊ,ㄔˊ拼音:dī, tí, shí, chí卷別:戌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3245 頁,第 15 字同文書局本:第 1356 頁,第 15 字標點整理本:第 1345 頁,第 2 字 音 《唐韻》:都兮切; 《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𡘋音低。 《說文》:唐也。 《玉篇》:橋也、限也。 《廣韻》:防也。與堤同。 《正韻》:岸也。 《爾雅・釋宮》:隄謂之梁。 【註】卽橋也。 《禮・月令》:修利隄防。 《史記・封禪書》:閒者河溢臯陸,隄繇不息。 義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次于隄上。 【註】隄上,周地。 義 又,高隄、平隄,漢縣名,屬信都國。見《前漢・地理志》。 音 又,《廣韻》:杜奚切; 《集韻》:田黎切,𡘋音題──義同。 義 又,《廣韻》隄封,《前漢・溝洫志》作堤。 音 又,《集韻》:常支切,音時──隄封,或作堤,通作提。 音 又,《集韻》:直兮切,音墀──防也。 《左傳・襄二十六年》:棄諸堤下。 【釋文】堤,亦作隄,徐讀丁兮反,沈讀直兮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