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陬 |
释义 | 陬34604![]() 音 《唐韻》:子侯切; 《集韻》《韻會》《正韻》:將侯切,𡘋音緅。 《說文》:阪隅也。 《戰國策》:康王之時,有雀生𪇥于城之陬。 《史記・絳侯世家》:後吳奔壁東南陬。 義 又,《爾雅・釋天》:正月爲陬。 《史記・曆書》:閏餘乖次,孟陬殄滅。 【註】正月爲孟陬。 屈原〈離騷〉:攝提貞於孟陬。 義 又,《莊子・天地篇》:子貢𤰞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 【註】𤰞陬,愧恧貌。 義 又,黔陬,漢縣,因山而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黔陬縣。 【註】故介國也。 《後漢・淳于恭傳》:客隱琅邪黔陬山。 義 又,《廣韻》:聚居也。 音 又,《前漢・西域傳》昆莫欲使其孫岑陬尙公主,《史記・大宛傳》作岑娶。 【註】陬,子侯反。 音 又,《廣韻》:側鳩切; 《集韻》:甾尤切,𡘋音鄒。 《玉篇》:隅也。 義 又,《廣韻》:鄕名。 《類篇》:魯邑。 《史記・孔子世家》:孔子生魯昌平鄕陬邑。 【註】陬,孔子父叔梁紇所治邑,《論語》作鄹人之子。 音 又,《廣韻》:子于切; 《集韻》:遵須切,𡘋音諏。 張衡〈南都賦〉:天封大胡,列仙之陬;上平衍而曠蕩,下蒙籠而崎嶇。 義 《集韻》或作𨽁。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