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裨 |
释义 | 裨28599![]() 音 《唐韻》:府移切; 《集韻》《韻會》:賔彌切,𡘋音𤰞。 《說文》:接益也。 【徐曰】若衣之接益也。 義 又,《韻會》:與也、附也。 義 又,《廣韻》:補也。 〈晉語〉:所以紀綱齊國,裨輔先君而成霸者也。 音 又,《廣韻》:符支切; 《集韻》:頻彌切,𡘋音𦜉。 《正韻》:裨冕。 《禮・玉藻》: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 《荀子・富國篇》:大夫裨冕。 【楊倞註】天子六服,大裘爲上,其餘爲裨──裨之爲言𤰞也。 義 又,裨襦。 《博雅》作襦,謂之裨襦。 義 又,輔也。 《前漢・項籍傳》:梁爲會稽將,籍爲裨將。 【註】裨,相輔助也。 義 又,小也。 《史記・衞靑傳》:得右賢裨王十餘人。 【註】裨王,小王也。 又,〈孟子荀卿列傳〉:於是有裨海環之。 【註】裨海,小海也。 義 又,邑名。 《左傳・文十六年》:裨、鯈、魚人實逐之。 【註】裨,庸邑。 義 又,姓。 《通志・氏族略》:鄭大夫裨諶、裨竈。 又,《姓苑》:今宣州有裨氏。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