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啐 |
释义 | 啐03031![]() 音 《廣韻》:七內切; 《集韻》《韻會》:取內切,𡘋音倅。 《說文》:驚也。 義 又,《增韻》:咄啐,嘑也。 音 又,《玉篇》:嘗也。 《廣韻》:嘗入口。 《禮・雜記》:衆賔兄弟,則皆啐之。 【註】啐,嘗也。 【釋文】啐,七內反。 《儀禮・士冠禮》:啐醴。 音 又,《廣韻》《集韻》𡘋倉夬切,音嘬。 《廣韻》:啗也。 《禮・雜記》啐之【釋文】:啐,又蒼快反,徐邈讀。 音 又,《廣韻》:蘇內切; 《集韻》:蘇對切,𡘋音碎。 《廣韻》:送酒聲。 《集韻》:聲也。 音 又,《集韻》:輸芮切,音稅──小歠。 音 又,摧內切,音䯿──驚也。 音 又,祖對切,音睟──少飲酒也。 音 又,《廣韻》:子聿切; 《集韻》《韻會》:卽聿切; 《正韻》:卽律切,𡘋音卒。 《玉篇》:吮聲。 《廣韻》:啐𠷈聲。 音 又,《集韻》:昨律切,音崒──嘈啐,衆聲也。 音 又,《五音集韻》:五割切,音嶭──啐啐㗴㗴,戒也。 《說文》:語相呵拒也。或作𠱫、㖕。 音 又,《廣韻》:才割切; 《集韻》:才達切,𡘋音𡾃──與囋同。詳後囋字註。 卷別:考證・丑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97 頁,第 4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1 頁,第 24 字 【考證】① 《集韻》祖對切,音晬。謹按,集韻祖對切内有睟,無晬。音晬改音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