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聿 |
释义 | 聿24057![]() 音 《唐韻》:余律切; 《集韻》:允律切; 《韻會》《正韻》:以律切,𡘋音遹。 《說文》: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音 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 《正韻》:惟也。 《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 【傳】聿,遂也。 【釋文】聿,允橘切──述也。 【疏】《正義》曰:聿訓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爲遂也。 《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傳】聿,遂也。 【疏】從始至末之言。 《詩・大雅》: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傳】聿,述也。 《詩詁》:助語。 《左傳》【註】:惟也。 義 又,自也。 《詩・大雅》: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箋】聿,自也。於是與其𡚱大姜,自來相可居者。 義 又,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 【註】聿皇,輕疾貌。 義 又,左思〈吳都賦〉:陵絕嶛嶕,聿越巉險。 【註】聿越,豹走貌。 義 又,與「曰」通。 《詩・豳風》:曰爲攺歲,入此室處。 《前漢・食貨志》引《詩》作聿。 【師古註】聿,卽曰也。 義 亦與「遹」通。 《詩・大雅》:遹求厥寧。 【傳】遹與聿同,發語辭。 音 亦與「欥」通。 《前漢・班固敘傳》:欥中和爲庶幾。 【師古註】欥聿,通由也。 【按】《說文》聿,所以書之器也;欥,詮詞也。徐註,一曰發聲。引《詩》欥求厥寧,今文作聿,後世束豪爲聿,加竹作筆,而聿字音以律切,專爲發語詞矣。柳宗元文「作聿牘」,則唐人尚以此爲筆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