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聚 |
释义 | 聚23959![]() 音 《唐韻》《正韻》:慈庾切; 《集韻》《韻會》:在庾切,𡘋徐上聲。 《說文》:會也。 《易・乾卦》:君子學以聚之。 《禮・檀弓》:聚國族於斯。 《前漢・高帝紀》:五星聚于東井。 《管子・君臣篇》: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 【註】聚謂所同歸湊也。 義 又,《玉篇》:斂也。 《禮・樂記》: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 《周禮・地官・稍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 【疏】聚是縣四百里、都五百里中畜聚之物。 義 又,居也、邑落也。 《史記・五帝紀》:一年而所居成聚。 【註】聚謂村落也。 又,〈秦本紀〉:幷諸小鄕聚,集爲大縣。 【註】萬二千五百家爲鄕聚。 《前漢・平帝紀》:鄕曰庠,聚曰序。 【註】張晏曰:聚,邑落名也。師古曰:聚,小于鄕。 義 又,積也。 《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司徒循行積聚,無有不斂。 義 又,《管子・正篇》:會民所聚曰道。 【註】聚謂衆所宜。 義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六材既聚,巧者和之。 【註】聚,具也。 義 又,《左傳・莊二十五年》:城聚。 【註】晉邑。 音 又,《唐韻》:才句切; 《集韻》:從遇切; 《正韻》:族遇切,𡘋音𡒍──義同。 音 又,音娵。 《史記・曆書》:月名畢聚,日得甲子。 《索隱》讀。 義 又,與驟同。 《周禮・天官・獸醫》【註】:趨聚之節。 【釋文】聚,本一作驟。 音 又,《韻補》叶組救切,音僦。 班固〈西都賦〉:毛羣内闐,飛羽上覆;接翼側足,集禁林而屯聚。 卷別:考證・未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555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4 頁,第 31 字 【考證】① 《禮・月令》孟冬之月,命司徒循行積聚。謹照原文,「司徒」改「有司」。② 《班固・西都賦》毛羣肉闐,飛羽上覆。謹照原文,「肉闐」改「内闐」。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