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耽 |
释义 | 耽23907 古文: 𤯉![]() 音 《廣韻》:丁含切; 《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𡘋音酖。 《說文》:耳大垂也。 《淮南子・地形訓》:夸父耽耳,在其北方。 【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義 又,《玉篇》:樂也。 《書・無逸》:惟耽樂之從。 【傳】過樂謂之耽。 《詩・衞風》: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傳】耽,樂也。 義 又,《廣韻》:虎視。 《易・頤卦》:虎視耽耽,【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 《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 【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音 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志遠。 音 又,張衡〈西京賦〉:大厦耽耽。 【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音 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音 又,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