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銍 |
释义 | 銍33542![]() 音 《唐韻》《韻會》𡘋陟栗切,音窒。 《說文》:穫禾短鐮也。 《釋名》:銍,穫黍鐵也。 《詩・周頌》:奄觀銍艾。 【傳】銍,穫也。 【疏】銍器可以穫禾,故云穫也。 義 又,《小爾雅》:禾穗謂之穎,截穎謂之銍。 《書・禹貢》:二百里納銍。 【傳】銍刈謂禾穗也。 【疏】禾穗用銍以刈,故以銍表禾穗也。 音 又,《廣韻》:古縣名,在譙。 《前漢・陳勝傳》:攻銍、酇、苦、柘、譙,皆下之。 【註】五縣名。銍音竹乙反。 〈地理志〉:沛郡銍縣。 義 又,通作䬹。 《史記・秦本紀》:百里奚曰:臣嘗游困於齊,而乞食䬹人。徐廣曰:䬹,一作銍。 音 又,《廣韻》:之日切; 《集韻》:職日切,𡘋音質──義同。 義 《集韻》或作𨫐。 卷別:考證・戌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768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5 頁,第 26 字 【考證】① 又通作䬹。 《史記・秦本紀》百里奚曰,臣嘗游困於齊,而乞食䬹人。 《徐廣曰》銍,一作䬹。謹照原文,銍一作䬹改䬹一作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