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銅 |
释义 | 銅33532![]() 音 《唐韻》:徒紅切; 《集韻》《韻會》:徒東切,𡘋音同。 《說文》:赤金也。 《本草集解》:銅有赤白靑三種。赤銅出川廣雲貴等處,山中土人穴山采礦,鍊取之。白銅出雲南,靑銅出南番。 《廣韻》:金之一品。 《前漢・律歷志》:凡律度量用銅者,取爲物至精,不爲燥濕寒暑變節,不爲霜露風雨改形也。 義 又,自然銅,一名石髓鉛。 義 又,銅靑。 《本草集解》:銅之精華,大者卽空綠,次卽空靑也。 《抱朴子・金丹卷》:銅靑塗脚,入水不腐。 義 又,地名。 《左傳・成九年》:執諸銅鞮。 【註】銅鞮,晉別縣,在上黨。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銅瀨縣。 義 又,山名。 《前漢・吳王濞傳》:吳有豫章郡銅山。 義 又,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水衡都尉屬官有辨銅令丞。 【註】辨銅,主分別銅之種類也。 義 又,宮名。 《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鞮之宮數里。 【註】銅鞮,晉離宮。 義 又,人名。 《前漢・古今人表》:銅鞮伯華。 義 又,《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 【註】銅池,承霤也,以銅爲之。 義 又,《古今注》:秦始皇有名馬曰銅爵。 義 又,《史記・孝文本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 義 又,與「洞」通。 《山海經》:洞庭之山。 【註】洞,或作銅。 卷別:考證・戌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768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5 頁,第 25 字 【考證】① 《左傳・襄三十一年》銅鍉之宮數里。 【註】銅鍉,晉離宮。謹照原文,兩「鍉」字𠀤改「鞮」。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