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牘 |
释义 | 牘16167![]() 音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 《正韻》:杜谷切,𡘋音讀。 《說文》:書版也。 《莊子・列禦𡨥》:小夫之知,不離苞苴竿牘。 《戰國策》:取筆牘受之。 【註】牘,書版也。 《史記・倉公傳贊》:緹縈通尺牘。 《前漢・昌邑王傳》:持牘趨謁。 【註】師古曰牘,木𥳑也。 義 又,樂器。 《周禮・春官・笙師》:舂牘、應、雅以敎《祴》樂。 【註】牘、應、雅敎其舂者,謂以築地。 【疏】舂牘以竹,大五六寸,長七尺,短者一二尺,其端有兩孔,髤畫,以兩手築地。牘、應、雅,敎其舂者,謂賔醉而出奏《祴》。夏以此三器築地,謂之行節。 《釋名》:舂,撞也;牘,筑也──以舂築地爲節也。 義 《韻會》:毛氏曰:《說文》从片賣聲,當作賣。从罒,非。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