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牒 |
释义 | 牒16138 部首:片 筆畫:9 總筆畫:13注音:ㄉㄧㄝˊ拼音:dié卷別:巳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1656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694 頁,第 3 字標點整理本:第 647 頁,第 1 字 音 《唐韻》:徒叶切; 《集韻》《韻會》:達協切,𡘋音疊。 《說文》:札也。从片,枼聲。 《廣韻》:書板曰牒。 《左傳・昭十五年》:右師不敢對,受牒而退。 【疏】牒,札也。 《戰國策》:孟嘗君乃取所怨五百牒削之,不敢以爲言。 《前漢・路溫舒傳》:取澤中蒲,截以爲牒。 【註】小𥳑曰牒。 又,〈匡衡傳〉:但以無階朝廷,故隨牒在遠方。 【註】隨牒,謂隨選補之恆牒。 義 又,《玉篇》:譜也。 《史記・封禪書》:有玉牒書。 〈太史公自序〉:取之譜牒。 義 又,《淮南子・本經訓》:積牒旋石以備修碕。 義 又,《後漢・王符傳》:皆服文組綵牒。 【註】牒卽今疊布。 義 又,《方言》:牀上板。衞之北郊,趙魏之閒謂之牒。 義 又,《增韻》:官府移文謂之牒。 又,《韻會》:訟辭亦曰牒。 義 《說文》本作𤗣,《韻會》通作諜。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