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牆 |
释义 | 牆16085 古文: 𤖧![]() 音 《唐韻》:才良切; 《廣韻》:在良切; 《集韻》《韻會》《正韻》:慈良切,𡘋音嬙。 《說文》本作牆,垣蔽也。从𠾂,爿聲。 《爾雅・釋宮》:牆謂之墉。 《書・五子之歌》:峻宇雕牆。 《詩・鄘風》:牆有茨。 【傳】牆,所以防非常。 義 又,《禮・檀弓》:周人牆置翣。 【註】柳衣也。 《儀禮・既夕》:巾奠乃牆。 【註】牆,設柩也。 義 又,《論語》:蕭牆之內。 【註】鄭曰:蕭,肅也,牆屛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屛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 義 又,《前漢・司馬遷傳》:幽于圜牆之中。 【師古註】圜牆,獄也。 音 又,複姓。 《左傳・襄二十六年》:寺人惠牆伊戾。 【註】惠牆,氏;伊戾,名。 【釋文】牆,或作嗇,音檣。 義 又,《廣韻》同廧。 《榖梁傳・成三年》:晉郤克、衞孫良夫伐牆咎如。 又,《左傳》作廧。 義 又,通作嬙。 《前漢・匈奴傳》: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賜單于。 義 《說文》籀文作𤖣,《廣韻》:俗作墻。 卷別:考證・巳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405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7 頁,第 3 字 【考證】① 《前漢・司馬遷傳》幽于圜牆之中。 《師古註》園牆,獄也。謹照原文,「園」改「圜」。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