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嶁 |
释义 | 嶁06452![]() 音 《廣韻》:力主切; 《集韻》《韻會》:隴主切,𡘋音縷。 《博雅》:岣嶁,衡山。衡州南嶽有岣嶁峰,上有神禹𥓓。 《廣輿記》:禹祀衡山夢蒼水使者授金𥳑玉牒於此,今禹𥓓皆蝌蚪字。 韓愈〈岣嶁山〉詩:岣嶁山尖神禹𥓓,字靑石赤形模奇。 宋方翥〈石鼓〉詩:蟲文鳥篆不可識,如讀岣嶁神禹𥓓。 音 又,《廣韻》:郎斗切; 《集韻》《韻會》:郎口切,𡘋音塿──義同。 義 又,《文字音義》:山巔也。 音 又,《玉篇》:力后切; 《集韻》《韻會》《正韻》:郎豆切,𡘋音漏──義同。 音 又,《廣韻》《集韻》《類篇》𡘋郎侯切,音婁──義同。 義 《集韻》或作㟺。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