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纚 |
释义 | 纚23117![]() 音 《廣韻》《集韻》《韻會》𡘋所綺切,音蹝。 《說文》:冠織也。 《釋名》:纚,以韜髪者也,以纚爲之,因以爲名。 《廣韻》同縰。 《儀禮・士冠禮》:緇纚,廣終幅,長六尺。 【註】今之幘梁也。 《前漢・江充傳》:冠襌纚步搖。 【註】纚,織絲爲之,卽今方目紗是也。 《後漢・輿服志》:法冠,高五寸,以纚爲展筩。 【註】纚,今之縰。 《通俗文》:幘里曰纚。 義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纚乎淫淫。 【註】羣行貌也。 義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輦道纚屬。 【註】纚迤相連屬也。 音 又,《集韻》《韻會》𡘋鄰知切,音離。 《詩・小雅》:紼纚維之。 【傳】纚,緌也。 【釋文】《韓詩》云筰也。 音 又,《集韻》《韻會》𡘋所蟹切,音灑。 《史記・司馬相如傳》:落英幡纚。 【註】幡纚,偏幡也。 音 又,《集韻》:所宜切。 《前漢・揚雄傳》:灕虖幓纚。 【註】車飾貌也。 音 又,《集韻》:所禾切,音羅。 屈原〈離騷〉:索胡繩之纚纚。 【註】胡繩,香草;纚纚,索好貌。 音 又,《集韻》:疎士切,音史。 張衡〈西京賦〉:奮長袖之颯纚。 【註】颯纚,長貌。 音 又,《集韻》:輦尒切,音邐──連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