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餔 |
释义 | 餔36650![]() 音 《廣韻》:博孤切; 《集韻》《韻會》《正韻》:奔模切,𡘋音逋。 《玉篇》:日加申時食也。 《呂氏春秋》:旦至食,食至日昳,昳至餔,餔至下晡,下晡至日夕。 義 又,食也。 《楚辭・漁父》:餔其糟而啜其醨。 義 又,通作哺。 《後漢・趙壹傳》:弟季出,遇赤眉賊,將爲所哺。 音 又,《廣韻》《正韻》:薄故切; 《集韻》《韻會》:蒲故切,𡘋音捕。 《集韻》:餹餔,餌也。或作䊇、𥹴。 義 又,《正字通》:餳之濁者曰餔。 音 又,鳥名。 《爾雅・釋鳥》:鴩餔敊。 【註】未詳。 【釋文】餔,音步。 音 又,《集韻》:博故切,音布──與食也。 《前漢・高帝紀》:老父請㱃,因餔之。 【師古註】以食食之謂之餔。 卷別:考證・戌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841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9 頁,第 20 字 【考證】① 《爾雅・釋鳥》鴙餔敊。謹照原文,「鴙」改「鴩」。② 《史記・高祖紀》老父請㱃,因餔之。 《師古曰》以食食之謂之餔。謹按,下引師古曰乃漢書註也。謹將史記高祖紀改爲前漢高帝紀。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