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燠 |
释义 | 燠15832 古文: 灹 𤈰![]() 音 《廣韻》:於六切; 《集韻》《韻會》《正韻》:乙六切,𡘋音郁。 《說文》:熱在中也。 《爾雅・釋言》:燠,煖也。 【註】今江東通言燠。 《書・洪範》:曰燠曰寒。 《前漢・王褒傳》:不苦盛暑之鬱燠。 義 又,通作奧。 《詩・唐風》: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註】奧,本又作燠。 又,〈小雅〉:日月方奧。 《禮・內則》:問衣燠寒。 【註】燠,本又作奧。 【按】《漢書》〈五行志〉、〈李尋〉、〈王莽傳〉燠皆作奧。 義 又,與隩同。 《書・堯典》:厥民隩。 《史記・堯本紀》作其民燠。 《集韻》或作𣋉。 音 又,《唐韻》:烏到切; 《集韻》《韻會》《正韻》:於到切,𡘋音奧──義同 義 又,《廣韻》:燠釜,以水添釜。 音 又,《集韻》:威遇切,音嫗──燠休,痛念聲。或作噢。 音 又,《集韻》《類篇》𡘋於求切,音憂──義同。 《左傳・昭三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 【註】燠休,痛念之聲。 【疏】燠,厚也;休,美也。 【按】《釋文》休,虛喩反;燠,徐音憂,又於到反,又乙六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或亦作奧。 音 又,《廣韻》《集韻》𡘋烏皓切,音襖。 《廣韻》:甚熱也。 卷別:考證・巳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400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6 頁,第 38 字 【考證】① 《前漢・王褒傳》不若盛暑之鬱燠。謹照原文,「不若」改「不苦」。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