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煬 |
释义 | 煬15653![]() 音 《唐韻》《韻會》《正韻》:餘亮切; 《集韻》:弋亮切,𡘋音漾。 《說文》:炙燥也。 《方言》:煬,炙也。 【註】今江東呼火熾猛爲煬。 《莊子・盜跖篇》:冬則煬之。 義 又,《玉篇》:對火也。 《廣韻》:向也。 《戰國策》:若竈則不然,前之人煬,則後之人無從見也。 義 又,《方言》:煬,暴也。 《春秋・定元年》:立煬宮。 【註】煬公,伯禽子也。其廟已毀,季氏禱之,而立其宮。 義 又,《玉篇》:熱也。 揚雄〈甘泉賦〉:南煬丹崖。 音 又,《集韻》:式亮切,音餉──燥也。 音 又,《廣韻》:與章切; 《集韻》《韻會》:余章切; 《正韻》:移章切,𡘋音陽。 《廣韻》:釋金也。 《集韻》:爍金也。或作烊。 音 又,《集韻》:尸羊切,音商──魯煬公。徐邈說。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