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煦 |
释义 | 煦15645![]() 音 《唐韻》:香句切; 《集韻》:吁句切,𡘋音姁。 《說文》:烝也。 《玉篇》:熱也。 《禮・樂記》:天地訢合,隂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 【註】氣曰煦,體曰嫗。 【疏】天以氣煦之,地以氣嫗之,是天煦覆而地嫗育。 義 又,《說文》:一曰赤貌。 《玉篇》:赤色也。 義 又,《說文》:一曰溫潤也。 義 又,《玉篇》:恩也。 韓愈〈原道〉:煦煦之謂仁。 義 又,《玉篇》亦作昫。 《廣韻》:日光也。 音 又,《廣韻》:况羽切; 《集韻》:火羽切,𡘋音詡。 《禮・樂記》煦嫗【釋文】:煦,徐音,况甫反。 音 又,《集韻》:詡拱切,音洶──亦與昫同,日出溫也。詳日部昫字註。 音 又,《集韻》:匈于切,音訏。 《方言》:煦,熱也。 李嵩〈述志賦〉:稟玄光而陶衍,承景靈之冥符;蔭朝雲之奄靄,仰郎日之照煦。 音 又,《集韻》:虛尤切,音休──本作咻,痛念聲。詳口部咻字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