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蠱 |
释义 | 蠱28170![]() 音 《唐韻》:公戸切; 《集韻》《韻會》:果五切; 《正韻》:公五切,𡘋音古。 《說文》:腹中蟲也。 《通志・六書略》: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爲蠱。 《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爲蠱。 【註】皿,器也,器受蟲害者爲蠱。 《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 《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義 又,《左傳・昭元年》:穀之飛亦爲蠱。 《述異記》:晉末,荆州久雨,粟化爲蠱蟲。 義 又,《說文》:臬桀死之鬼亦爲蠱。 義 又,蠱雕,獸名。 《山海經》:鹿吳之山有獸名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 義 又,《爾雅・釋詁》:蠱,疑也。 《左傳》杜預【註】:蠱,惑疾,心志惑亂之疾。 義 又,卦名。 《易》:巽下艮上,蠱。 〈序卦傳〉:蠱者,事也。 音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義同。 音 又,《正韻》:以者切,音冶──媚也。 音 又,《集韻》:音義𡘋與冶同。 《後漢・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蠱。 【註】蠱與「冶」通。 卷別:考證・申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641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9 頁,第 11 字 【考證】① 《爾雅・釋詁》蠱,疑也。 《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禮之疾也。謹照原文,「禮」改「亂」。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