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螽 |
释义 | 螽27854 古文: 𧕠![]() 音 《唐韻》:職戎切; 《集韻》《韻會》:之戎切,𡘋音終。 《說文》:蝗也。 《爾雅・釋蟲》:𧒂螽,蠜。 【註】𧒂螽,一名蠜。 【陸璣疏】今人謂蝗子爲螽子,兗州人謂之螣,《詩》云「喓喓草蟲,趯趯𧒂螽」是也。 音 又,《詩・周南》:螽斯羽。 【傳】螽斯,蜙蝑也。 【疏】蜙蝑,長而靑,長角、長股,股鳴者也。或謂似蝗而小,班黑,其股狀如玳瑁叉,五月中,以兩股相切作聲,聞十數步。 義 又,《爾雅・釋蟲》:蟿螽,螇蚸。 【疏】形似蜙蝑而細長,飛翅作聲者是也。 義 又,〈釋蟲〉:土螽,蠰谿。 【疏】土螽,今謂之土𧎩,似蝗而小,善跳者也。 義 《說文》本作𧍸,《集韻》或作𧑄、𧕠。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