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螻 |
释义 | 螻27851![]() 音 《唐韻》:落侯切; 《集韻》:郎侯切; 《正韻》:盧侯切,𡘋音樓──螻蛄。詳蛄字註。 義 又,螻蟈,蛙也。詳蟈字註。 義 又,土螻,獸名。 《山海經》:崑崙之丘有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 《竹書紀年》【註】:有大螻如羊。 〈魏公卿上尊號奏〉:有熊之興,地出大螻。 義 又,《說文》螭,亦名地螻。 義 又,囿名。 〈晉語〉:趙𥳑子田于螻,【註】螻,晉君之囿。 音 又,《集韻》:龍珠切,音廔──天螻,蟲名。 《爾雅・釋蟲》:螜,天螻。 《古今注》:螻蛄,一名天螻。 《方言》:蠀螬,秦晉之閒謂之蠹,或謂之天螻。 音 又,音漏──內病也。 《周禮・天官・內饔》:馬黑脊而般臂螻。 《羣經音辨》:螻,干寶讀去聲。 《呂氏春秋》:戸樞不腐,流水不螻。 義 《禮記》作漏。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