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螳 |
释义 | 螳27840![]()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郎切,音唐。 《說文》:螳螂也。 《禮・月令》:仲夏螳螂生。 【註】螳螂,螵蛸母也。 《方言》:螳螂謂之髦。 【郭註】有斧蟲也,江東呼爲石蜋,又名齕肬。 《吳越春秋》:夫秋蟬登高樹,不知螳螂超枝緣條而稷其形。 《莊子・人閒世》:女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 《韓詩外傳》:齊莊公出獵,有螳螂舉足將搏其輪。問其御,御曰:其爲蟲也,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 義 又,水名。 《水經注》:沂水又東南,螳螂水入焉。 義 又,縣名。 《華陽國志》:螳螂縣出銀、鉛、白銅、雜藥,有螳螂附子。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