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繅 |
释义 | 繅22900 古文: 𦃨 異體: 繅![]() 音 《廣韻》《集韻》《韻會》:蘇遭切; 《正韻》𡘋音騷。 《說文》:繹繭出絲也。 《禮・祭儀》:夫人繅三盆手。 音 又,《廣韻》《集韻》𡘋子皓切,音早──義同。 義 又,《五經文字》:繅,《禮》經或以爲薻藉之薻。 《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執鎭圭,繅藉五采五就。 【註】繅有五采文,所以薦玉。 又,〈司几筵〉:加繅席畫純。 【註】繅,讀爲藻。 《儀禮・聘禮》:圭與繅,皆九寸。 【註】雜采曰繅,古文或作藻,今文作璪。 義 《集韻》:繅,或作繰、𦃐。 《廣韻》:俗又作縿,非。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