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縢 |
释义 | 縢22835![]() 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登切,音騰。 《說文》:緘也。 《玉篇》:繩也、約也。 《書・金縢》【傳】:爲請命之書,藏之於匱,緘之以金。 《詩・秦風》:竹閉緄縢。 【傳】縢,約也。 【疏】謂以繩約弓。 又,〈魯頌〉:朱英綠縢。 【傳】縢,繩也。 《禮・少儀》:甲不組縢。 【註】組縢,以組飾之及紟帶也。 義 又,行縢。 《詩・小雅》邪幅在下【箋】: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 【疏】名行縢者,言行而緘束之。 《戰國策》:嬴縢履蹻。 義 又,與幐同。 《後漢・儒林傳序》:小乃制爲縢囊。 【註】縢,亦幐也。 《莊子・胠篋篇》: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 【音義】縢,向、崔本作幐,同。 卷別:考證・未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535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3 頁,第 29 字 【考證】① 《後漢・儒林傳序》小九制爲縢囊。謹照原文,「小九」改「小乃」。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