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焚 |
释义 | 焚15534 古文: 燔![]() 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符分切,音汾。 《玉篇》:燒也。 《集韻》:火灼物也。 《書・胤征》:玉石俱焚。 《易・離卦》:焚如。 《春秋・桓七年》:焚咸丘。 【註】:焚,火田也。 《禮・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音 又,《集韻》:方問切,音奮。 《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 【註】杜預曰:焚,斃也。服虔曰:焚,讀曰僨──僵也。 《集韻》:本亦作僨。 音 又,叶汾沿切。 《郭璞・炎山贊》:木含陽精,氣結則焚,理其微乎,其妙在傳。 音 又,叶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維,網漏于秦;崩樂滅學,儒坑禮焚。 義 《說文》本作燓,《集韻》或作炃、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