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跗 |
释义 | 跗31302![]() 音 《廣韻》:甫無切; 《集韻》《韻會》:風無切,𡘋音膚──足趾也。 《玉篇》:足上也。 《儀禮・士喪禮》:乃屨綦結于跗連絇。 【註】跗,足上也。 【疏】謂足背也。 《莊子・秋水篇》:蹶泥則沒足滅跗。 【音義】跗,足跗也。 義 又,《左傳・成十六年》:有𩎟韋之跗注。 【註】跗注,戎服,若袴而屬于跗,與袴連。 義 又,人名。 《史記・扁鵲倉公傳》:醫有兪跗。 【註】黃帝時將也。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符遇切,音附──義同。 音 又,與「拊」通。 《詩・小雅》:鄂不韡韡。 【箋】不,音夫,當作拊。 【音義】拊,亦作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