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濞 |
释义 | 濞15022![]()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匹備切,音淠。 《說文》:水暴至聲。 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 義 又,滂濞,水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滂濞沆漑。 義 又,彭濞,蘊積貌。 《淮南子・俶眞訓》:譬若周雲之蘢蓯,遼巢彭濞而爲雨。 義 又,懿濞,深邃貌。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屑黶翳以懿濞。 音 又,《集韻》:平祕切,音贔。 又,《廣韻》《韻會》:匹詣切; 《集韻》:匹計切,𡘋音媲──義𡘋同。 義 又,水名。 《通典》:吐蕃有西洱海,東南流入西洱河,合流而東,號曰漾濞水。 義 《六書故》:濞,與「淠」通。 《集韻》:濞,通作𣹮。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