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濛 |
释义 | 濛15017![]() 音 《唐韻》《正韻》:莫紅切; 《集韻》《韻會》:謨蓬切,𡘋音蒙。 《說文》:微雨也。 《詩・豳風》:零雨其濛。或作靀。 義 又,濛鴻,元氣未分貌。 《春秋命曆序》:濛鴻萌兆。 義 又,水名。 《水經注》:水出上邽縣西北邽山。 義 又,水名。 《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 音 又,《廣韻》:莫孔切; 《集韻》《韻會》《正韻》:母摠切,𡘋音蠓──濛澒,大水。一曰小溝。 卷別:考證・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386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6 頁,第 7 字 【考證】① 又水名。 《山海經》濛水,出漢陽,西入江。謹按,水經江水註引山海經蒙水出漢陽西入江。蒙字無水旁。不當引入濛字下。今據改爲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