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蜊 |
释义 | 蜊27473![]() 音 《唐韻》:力脂切; 《集韻》:良脂切,𡘋音棃。 《類篇》:蛤蜊,蟲名,海蚌也。 《本草》:生東南海中,白殻紫脣,大二三寸者,閩浙以其肉充海錯。 《南史・王融傳》:不知許事,且食蛤蜊。 義 亦作棃。 〈蜀志・郤正傳〉註引《淮南子》:盧傲就而視之,方倦龜殻而食蛤棃。 義 又作䖿。 王充《論衡》:食精身輕,故能神仙。若士者,食合䖿之肉,無精輕之驗,安能縱體而升。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