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蛾 |
释义 | 蛾27449![]() 音 《唐韻》:五何切; 《集韻》《韻會》《正韻》:牛何切,𡘋音莪。 《玉篇》: ![]() 《韻會》:蛾似黃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畫。 《爾雅・釋蟲》:蛾羅。 【疏】此卽 ![]() 《𡌨雅》:繭生蛾,蛾生卵。 《大戴禮》:食桑者有絲而蛾。 《前漢・文帝紀》: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飛蔽日。 【師古註】蛾若今之 ![]() 義 又,飛蛾。 《古今注》:飛蛾善拂燈。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義 又,蛾眉。 《詩・衞風》:螓首蛾眉。 《前漢・揚雄傳》:知衆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 【師古註】蛾眉,影若 ![]() 義 又,姓。 《通志・氏族略》【註】:見《姓苑》。晉大夫蛾析之後,魏平東將軍蛾靑。 義 又,影蛾,池名。 《三輔黃圖》:影蛾池,武帝鑿池以玩月,使宮人乗舟弄月影。 義 又,與俄同。 《前漢・外戚傳》: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選入後宮,始爲小使,蛾而大幸。 【師古註】蛾、俄古字通用。 音 又,《廣韻》:魚倚切,艤上聲──與蟻同。 《禮・樂記》:蛾子時述之。 【註】蛾,蚍蜉也。 《後漢・皇甫規傳》:張角等皆著黃巾爲標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爲蛾賊。 【註】卽蟻字,喻賊衆多,故以爲名。 音 又,人名。 《左傳》蛾析,亦音魚綺切。 義 《爾雅》作䖸,《集韻》本作𧒎。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