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蚊 |
释义 | 蚊27232 古文: 蟁![]() 音 《唐韻》《正韻》𡘋無分切,音文。 《說文》:囓人飛蟲也。 《續博物志》:地濕則生蚊。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爾雅翼》:蚊者,惡水中孑孑所化,噆人肌膚,其聲如雷。 《莊子・天運篇》:蚊蝱噆膚,則通昔不寐矣。 義 又,《唐國史補》:江東有蚊母鳥,亦謂吐蚊鳥,夏則夜鳴,吐蚊于叢葦閒,湖州尤甚。 義 又,蚊子樹,實類枇杷,熟則自裂,蚊盡而空殼矣。 義 《韻會》作蟁,《集韻》亦作𧓹、𧏎、䘇。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