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虺 |
释义 | 虺27218 古文: 虫![]() 音 《唐韻》《正韻》:許偉切; 《韻會》:詡鬼切,𡘋音卉。 《廣韻》:蛇虺。 《詩・小雅》: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爾雅・釋魚》:蝮虺。詳蝮字註。 義 又,王虺。 《楚辭・大招》:王虺騫只。 【註】王虺,大蛇。 義 又,水虺。 《述異記》:水虺,五百年爲蛟。 義 又,姓。 《潛夫論》:虺氏,皆子姓也。 《唐書・則天本紀》:削越王貞及琅琊郡王沖屬籍,攺其姓爲虺氏。 義 又,人名。 《書・仲虺之誥》【疏】:仲虺居薛,以爲湯左相。 義 又,《博雅》:虺虺,聲也。 《詩・邶風》:虺虺其雷。 【傳】暴若震雷之聲虺虺然。 音 又,《正韻》:呼回切,音灰──喧虺。 《詩》虺虺其雷,亦讀平聲。 義 又,《爾雅》:虺隤,病也。 《詩・周南》:我馬虺隤。 音 又,與「螝」通。 《顏氏家訓》:韓非子曰: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也。茫然不識此字何音,後見《古今字譜》是虺字。 【按】螝,當作虺。 卷別:考證・申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624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8 頁,第 10 字 【考證】① 《爾雅・釋蟲》蝮虺。謹照原書,「釋蟲」改「釋魚」。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