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释义 35662
部首 筆畫9 總筆畫18注音ㄉㄧ,ㄊㄧˊ拼音dī, tí卷別:戌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3324 頁,第 10 字同文書局本:第 1390 頁,第 13 字標點整理本:第 1381 頁,第 33 字

  《唐韻》:都兮切;
《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𡘋音低。
《說文》:革履也。
《玉篇》:單履也。
《方言》:自關而東,複履下襌者謂之鞮。
【註】今韋鞮也。
《禮・曲禮》:鞮屨。
【註】鞮屨無絇之菲也。
【疏】謂無絇飾履也。履以絇爲飾,凶,故無絇也。

《戰國策》:甲盾鞮鍪。
【註】鞮,革履。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鞮鞻氏。
【註】鞮屨,四夷舞者所屝也。

  又,《禮・王制》:西方曰狄鞮。
【註】鞮之言知也。今冀都有言狄鞮者。
《前漢・司馬相如傳》:狄鞮之倡。
【註】韋昭曰:狄鞮,地名,在河內,出善倡者。

  又,揚子《法言》:東鞮北女,來貢其珍。
  又,地名。
《左傳・昭二十八年》:樂霄爲銅鞮大夫。
【註】上黨銅鞮縣。
《史記・仲尼弟子傳》:銅鞮伯華。
【註】銅鞮,晉大夫羊舌赤之邑,世號赤曰銅鞮伯華。
又,《後漢・和帝紀》:追至和渠北鞮海。

  又,人名。
《左傳・昭十五年》:以鼓子䳒鞮歸。

  又,姓。
《前漢・匈奴傳》:單于姓攣鞮氏。

  又,《集韻》:田黎切,音題──亦革履也。
  《集韻》或作䩚。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