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野 |
释义 | 野33344 古文: 埜 𡐨![]() 音 《唐韻》:羊者切; 《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𡘋音也。 《說文》:郊外也。 《易・同人》:同人于野亨。 【疏】野,是廣遠之處。 《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 【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義 又,《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 【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義 又,《周禮・秋官》:縣士掌野。 【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音 又,《韻會》:朴野。 《論語》:質勝文則野。 《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 【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義 又,官名。 《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𡨥各保其徵。 【註】野司𡨥,縣士也。 《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伐桑柘。 【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義 又,地名。 《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 【傳】猪野,地名。 《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 【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又,〈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 【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又,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義 又,藪名。 《書・禹貢》:大野既豬。 《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義 又,東野,複姓。 《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義 又,《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註】野馬者,遊氣也。 義 又,《博雅》:野雞,雉也。 音 又,《廣韻》《正韻》:承與切; 《集韻》:上與切──𡘋與墅同。 《集韻》:田廬也。 《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音 又,《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音 又,《韻補》叶賞呂切,音暑。 《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 《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音 又,叶烏果切,倭上聲。 《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音 又,叶常御切,音樹。 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卷別:考證・酉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761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75 頁,第 16 字 【考證】① 《左傳・昭十七年》使野司𡨥各保其徵。謹照原文,「十七年」改「十八年」。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