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闐 |
释义 | 闐34403![]() 音 《唐韻》:待年切; 《集韻》《韻會》《正韻》:亭年切,𡘋音田。 《說文》:盛也。 《博雅》:闐闐,盛也。 義 又,《博雅》:闐闐,聲也。 《詩・小雅》:振旅闐闐。 【朱註】闐闐,鼓聲也。 《爾雅・釋天》:振旅闐闐。 【註】闐闐,羣行聲。 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 【註】皆言車馬之聲。 義 又,《增韻》:滿也。 《史記・汲鄭傳》:始翟公爲廷尉,賓客闐門。 《前漢・游俠傳》:人無賢不肖闐門。 義 又,地名。 《前漢・西域傳》:到𤰞闐城。 《抱朴子・仙藥卷》:得于闐國白玉。 義 又,與顛同。 《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 音 又,《集韻》或作𥧑。 《前漢・游俠傳》闐門【註】:師古曰:與𥧑字同。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堂練切; 《正韻》:蕩練切,𡘋音電──于闐,國名。 音 又,音冀。 《前漢・陳湯傳》:涉康居界,至闐池西。 【註】闐,音冀。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