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虛 |
释义 | 虛27108 古文: 𣦄![]() 音 《唐韻》:朽居切; 《集韻》《正韻》:休居切,𡘋音噓──空虛也。 義 又,《易・繫辭傳》:周流六虛。 【註】六虛,六位也。 【疏】位本無體,因爻始見,故稱虛也。 義 又,《大戴禮》:虛土之人大。 【註】虛,縱也。 義 又,孤虛。 《史記・龜筴傳》:日辰不全,故有孤虛。 義 又,星名。 《書・堯典》:宵中星虛。 義 又,姓。 《通志・氏族略》:虛氏。見《姓苑》。 義 又,虛無,山名。 《顏氏家訓》:柏人城東有一孤山,或呼爲虛無山。 音 又,《廣韻》:去魚切,音祛。 《說文》:大丘也。 《集韻》: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 義 又,地名。 《春秋・桓十二年》:會宋公于虛。 【註】宋地。 義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虛水。 義 又,次也。 〈晉語〉:實沉之虛,晉人是居。 音 又,《韻補》:喜語切,音許。 《毛詩》:升彼虛矣,以望楚矣。 音 又,叶虛王切。 〈道藏歌〉:提攜高上賔,反吾素靈房;道場靈沫內,高歌登大虛。 義 《干祿字書》:通作虛。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