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蘆 |
释义 | 蘆26842![]() 音 《唐韻》:落胡切; 《韻會》《正韻》:龍都切,𡘋音盧。 《說文》:蘆菔也。一曰薺根。 《爾雅・釋草》:葖,蘆萉。 義 又,《玉篇》:葦之未秀者爲蘆。 義 又,藥名。 《本草》:黎蘆,一名蔥葵。 義 又,城名。 《北史・皮豹子傳》:宋以文德爲武都王,守葭蘆城。 義 又,水名。 《水經注》:長蘆水又東徑九門波故縣也。 義 又,關名。 杜甫詩:少留周家窪,欲出蘆子關。 音 又,《集韻》:淩如切,音閭──亦藥名。 《本草》:漏蘆。 《博雅》:飛廉,漏蘆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