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貫 |
释义 | 貫30637![]()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玩切,音瓘。 《說文》:貫,錢貝之貫。 《前漢・食貨志》:京師之錢累百鉅萬,貫朽而不可校。 義 又,《博雅》:穿也。 《五經文字》:既穿曰貫。 《易・剝卦》:貫魚。 【釋文】貫,穿也。 《前漢・董仲舒傳》:豈不同條共貫與。 【註】貫者,聮絡貫穿。 義 又,中也。 《儀禮・鄕射禮》:不貫不釋。 【註】貫,猶中也。 義 又,《榖梁傳・昭十九年》:羈貫成童。 【註】羈貫,謂交午剪髮以爲飾。 義 又,《晉書・文苑傳》:架彼辭人,共超淸貫。 《正字通》:侍從之官曰淸貫。 音 又,姓。 《姓氏急就篇》:趙相貫高。 《古音略》:貫高之貫,音冠。 義 又,《博雅》:累也。 義 又,《韻府》:本貫,鄕籍也。 義 又,國名。 《括地志》:故貫城,卽古貫國,在曹州濟隂縣。 音 又,《詩・魏風》:三歲貫女。 【傳】貫,事也。 【釋文】古亂反。 【按】《朱傳》貫,習也──音慣。 音 又,《集韻》《正韻》𡘋古患切,音慣──慣,亦作貫。 《爾雅・釋詁》:貫,習也。 《詩・齊風》:射則貫兮。 【釋文】毛,古亂反──中也;鄭,古患反──習也。 《前漢・賈誼傳》:習慣如自然。 【註】師古曰:貫,亦習也。 音 又,《集韻》:烏關切,音彎──彎,亦作貫。 《史記・伍子胥傳》:貫弓執矢嚮使者。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古丸切,音官──義同。 【按】《說文》毌,穿物持之也,音古丸切;貫,音古玩切。毌與「貫」通,故經典貫亦音官。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