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貝 |
释义 | 貝30614![]()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博蓋切,音䟺。 《𡌨雅》:貝以其背用,故謂之貝。 《說文》:海介蟲也。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 《爾雅・釋魚》:貝居陸贆,在水者蜬;大者魧,小者𧐐。 【註】大貝如車渠,細貝亦有紫色者。 【又】餘貾,黃白文。 【註】黃爲質,白文爲點。 【又】餘泉,白黃文。 【註】白爲質,黃爲文點,今紫貝也。 【又】蚆、博而頯。 【註】頯者,中央廣,兩頭銳。 【又】蜠大而險。 【註】險者,謂汙薄。 【疏】此辨貝居陸、居水、大小、文采不同之名也。 《相貝經》:朱仲受之於琴高,以遺會稽大守嚴助。其略曰:貝盈尺,狀如赤電黑雲曰紫貝,赤質紅章曰珠貝,靑地綠文曰綬貝,黑文黃畫曰霞貝。下此有浮貝、濯貝、皭貝、慧貝。 又,《山海經》:隂山漁水中多文貝,邽山濛水多黃貝。 《易・震卦》:億喪貝。 【註】貝,資貨糧用之屬也。 《書・盤庚》:具乃貝玉。 【疏】貝者,水蟲,古人取其甲以爲貨,如今之用錢然。 又,〈顧命〉:大貝。 【傳】大貝如車渠。 《史記・平準書》:農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食貸志〉有十朋五貝,皆用爲貨,各有多少,兩貝爲朋,故直二百一十六。 義 又,錦名。 《書・禹貢》:厥篚織貝。 【疏】貝,錦名。 《詩・小雅》:萋兮斐兮,成是貝錦。 義 又,樂器。 《正字通》:梵貝,大可容數斗,乃蠡之大者,南蠻吹以節樂。 義 又,飾也。 《詩・魯頌》:貝冑朱綅。 【傳】貝冑,貝飾也。 【疏】貝甲有文章,故以爲飾。 義 又,州名。 《廣韻》:周置貝州,以貝丘爲名。 義 又,姓。 《玉篇》:貝氏,出淸河貝丘。 《姓苑》:古有賢者貝獨坐,唐有貝韜。 音 又,《正韻》:邦妹切,音背──義同。 音 又,《集韻》:敗,古作貝。註詳攴部七畫。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