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貙 |
释义 | 貙30587![]() 音 《唐韻》:敕俱切; 《集韻》《韻會》:椿俱切,𡘋音踰。 《爾雅・釋獸》:貙獌似貍。 【註】今貙虎也。大如狗,文如貍。 《字林》:似貍而大。一云似虎而五爪。 《前漢・武帝紀》:膢五日。 【註】蘇林曰:膢,祭名也;貙,虎屬。常以立秋日祭獸,王者亦以此日出獵,還以祭宗廟,故有貙膢之祭也。 《後漢・禮儀志》:貙劉之禮,祠先虞。 《正字通》:按,膢劉字別義同。劉音留,膢音閭;劉亦讀閭,膢亦讀劉,〈禮儀志〉貙劉,卽〈武帝紀〉貙膢也。 義 又,左思〈蜀都賦〉:拍貙氓於葽草。 【註】貙氓,謂貙人也。江漢有貙人,能化爲虎。 音 又,《集韻》:敕居切──虎之大者。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