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豻 |
释义 | 豻30478![]() 音 《廣韻》:俄寒切; 《集韻》:俄干切,𡘋音忏。 《爾雅・釋獸》:貙獌似貍。 【註】今山民呼𤠾虎之大者爲貙豻。 【疏】豻,野狗,似狐,黑喙,皆貙之類。 《正字通》:似狐而黑身,長七尺,頭生一角,老則有鱗,能食虎豹。 《周禮・夏官・射人》:士以三耦射豻侯。 【註】豻者,獸名也。 義 又,《禮・玉藻》:麛裘靑豻褎。 【註】豻,犬也。 【疏】一解作狐犬。 義 又,與干同。 《儀禮・大射禮》:干五十。 【註】干,讀爲豻。 音 又,《廣韻》《集韻》𡘋可顏切,音馯。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河干切,音寒。 又,《集韻》:侯旰切,音翰──義𡘋同。 音 又,《唐韻》:五旰切; 《集韻》:魚旰切; 《韻會》:疑旰切; 《正韻》:魚幹切,𡘋音岸。 《前漢・𠛬法志》:獄豻不平之所致也。 【註】韋昭曰:鄕亭之繫曰豻,朝廷曰獄。 義 又,與岸同。 《詩・小雅》:宜岸宜獄。 【箋】岸,《韓詩》作豻。 義 《說文》豻,或从犬。 《集韻》或作貋。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