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豚 |
释义 | 豚30340 部首:豕 筆畫:4 總筆畫:11注音:ㄊㄨㄣˊ,ㄉㄨㄣˋ,ㄉㄨㄣ拼音:tún, dùn, dūn卷別:酉集・中卷武英殿刻本:第 2860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194 頁,第 23 字標點整理本:第 1170 頁,第 38 字 音 《唐韻》:徒䰟切; 《集韻》《韻會》:徒渾切; 《正韻》:徒孫切,𡘋音屯。 《說文》:小豕也。 《小爾雅》:豬子曰豚。 《易・中孚》:豚魚吉。 【孔疏】:豚,獸之微賤者。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豚曰腯肥。 《周禮・天官・庖人》:春行羔豚,膳膏香。 義 又,地名。 《左傳・定六年》:公侵鄭,往不假道于衞。及還,陽虎使季孟舍于豚澤,衞侯使彌子瑕追之。 義 又,水名。 《字彙補》:豚水,在牂柯郡。 義 又,姓。 《印藪》有豚少公,漢人。 義 又,河豚,魚名。與魨同。 《博雅》:鯸,魨也。背靑,腹白,觸物卽怒,其肝殺人。 【註】正今人名爲河豚者也。 義 又,《廣韻》或作㹠。 《莊子・德充符》:適見㹠子食于其死母者。 《晉書・謝混傳》:每得一㹠,以爲珍膳。 【音義】㹠,卽豚字。 音 又,《集韻》:通作肫。 《晉書・王濟傳》:蒸肫甚美。 義 又,書作𧱸。 《石鼓文》:射其𧱸蜀。 《釋文》作豚。 義 又,書作肩。 《石鼓文》:又體如肩。 《釋文》作豚。 音 又,《集韻》:杜本切; 《正韻》:徒本切,𡘋屯上聲。行曳踵也。 《禮・玉藻》:圈豚行,不舉足。 【註】豚性散,圈之則聚,而回旋于其中。圈,豚𡘋上聲。 音 又,《集韻》或作腯。 《禮・曲禮》:豚曰腯肥。 【釋文】腯亦作豚。 音 又,《韻會小補》:徒困切,屯去聲──義同。 音 又,《字彙補》:都昆切,音墩──土豚,土墩也。 〈魏志・蔣濟傳〉:豫作土豚,遏絕湖水。 音 又,叶徒丁切,音庭。 李尤〈席銘〉:施席接賔,士無過賢;値時所有,何必羊豚。賢音𠛬。 義 《說文》:从彖省,象形;从又持肉,以給祠祀。篆文从肉豕作豚,《玉篇》作𧱔,《類篇》作𦜼,《集韻》作𠭣,亦作𧱔,或作豘、𨔵。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