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消 |
释义 | 消14147 古文: 㴅![]() 音 《唐韻》:相幺切; 《集韻》《韻會》:思邀切; 《正韻》:先彫切,𡘋音宵。 《說文》:盡也。 又,滅也。 《易・泰卦》:小人道消。 義 又,釋也。 《禮・月令》:冰凍消釋。 義 又,消耗。 揚子《太玄經》:九事,七爲消。 【註】消,意放散也。 義 又,消消,敝也。 《詩・豳風》:予尾翛翛。 【疏】亦作消消。 義 又,地名。 《詩・鄭風》:淸人在消。 【傳】消,河上地。 義 又,疾名,與「痟」通。 《後漢・李通傳》:通素有消疾。 【註】消消中之疾也。 義 又,消石,藥名。 義 又,通逍。 《禮・檀弓》:消搖于門。 【註】消搖,又作逍遙。 音 又,《韻補》叶新於切,音須。 崔駰〈反都賦〉「幹弱枝彊,末大本消」,叶下臾。 音 又,叶思留切,音脩。司馬相如〈大人賦〉:煥然霧除,霍然雲消;邪絕少陽而登太隂兮,與眞人乎相求。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