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洎 |
释义 | 洎14001![]() 音 《唐韻》:具冀切; 《集韻》《韻會》:巨至切,𡘋音曁。 《說文》:灌釜也。與「漑」通。 《周禮・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尸及王盥,洎鑊水。 【註】謂增其沃汁。 又,潤也。 《管子・水地篇》:越之水重濁而洎。 義 又,及也。 張衡〈東京賦〉:百僚師師,於斯胥洎。 【註】言百官於此相連及而來朝賀也。 義 又,水名。 《水經注》:沁水,卽洎水。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几利切; 《正韻》:吉器切,𡘋音冀──肉汁也。 《左傳・襄二十八年》:去其肉,而以其洎饋。 《佩觿集》作𣳻,俗作𦤌。 卷別:考證・巳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364 頁,第 2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4 頁,第 42 字 【考證】① 《周禮・秋官・士師》祀五帝,則沃尸。 【註】謂增其沃汁。謹按,原註因有及王盥洎鑊水句,故云增其沃汁。正釋洎字也。謹增入及王盥洎鑊水六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