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鑴 |
释义 | 鑴34133![]() 音 《唐韻》:戸圭切; 《集韻》《韻會》:懸圭切,𡘋音攜。 《說文》:瓽也。 義 又,《廣韻》:大鐘。 音 又,《方言》:餽也。 【註】鑴,音攜。 義 又,《集韻》:一曰日旁氣刺日。 《周禮・春官・𦕑祲》:掌十煇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一曰祲,二曰象,三曰鑴。 【註】鑴謂日旁氣,四面反鄕如煇狀也。 音 又,《廣韻》:許規切; 《集韻》《韻會》:翾規切,𡘋音隓。 《廣韻》:大鍾。 《集韻》:鼎屬。一曰日旁氣。 《周禮》【釋文】:鄭康成讀。 音 又,《集韻》:宣爲切,音眭──亦日旁氣也。 《周禮》【釋文】:劉昌宗讀。亦作下圭反。 音 又,《集韻》:涓畦切,音圭──錐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