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箕 |
释义 | 箕21321 古文: 𠀠 𠴩 䇧 𬙡 𥫶 𠷛 𠔋 𥫚 𠔛 𡿸![]() 音 《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 《正韻》:堅溪切,𡘋音姬──宿名。 《詩・小雅》:成是南箕。 【傳】南箕,箕星也。 《正義》曰:箕四星,二爲踵、二爲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狹而舌廣。 《韻會》:箕者,萬物根基,東方之宿,考星者多驗於南方,故曰南箕。 《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閒,漢津也。 【疏】天漢在箕、斗二星之閒,箕在東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爲隔,隔河須津梁以渡,故此次爲析木之津。 《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曰口舌。 【註】敖,調弄也。箕以簸揚調弄爲象,又受物有去來,去來客之象;箕爲天口,主出氣,是箕有舌,象讒言。 石氏《星經》:箕四宿,主後宮別府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爲相天子后也。 《書・洪範》【註】:好風者箕星,好雨者畢星。 《春秋緯》:月麗于畢,雨滂沱;月麗于箕,風揚沙。 〈天官書〉:箕,燕之分野。 義 又,《篇海》:箕,簸箕,揚米去糠之具。 義 又,《廣韻》:箕,箕帚。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 《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義 又,國名。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註】箕,國名,子爵也。 義 又,地名。 《山海經》:釐山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 《春秋・僖三十三年》:晉人敗狄于箕。 【註】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 《孟子》: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隂。 【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 《前漢・地理志》:琅琊有箕縣。 《水經注》:濰水出箕屋山。 義 又,姓。晉有大夫箕鄭。 義 又,斯螽別名。 《周禮・考工記》【疏】:幽州人謂斯螽爲舂箕。 義 又,木名。 〈鄭語〉:檿弧箕服。 【韋註】箕,木名;服,矢房也。 義 又,張衡〈思玄賦〉:屬箕伯以函風兮。 【註】箕伯,風師。 卷別:考證・未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499 頁,第 3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61 頁,第 28 字 【考證】① 《爾雅・釋天》箕斗之閒,漢津也。謹照原文,「箕斗之閒」上增「析木之津四」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